-
-
微信:fengduji
-
-
邮箱:31531999@qq.com

什么样的家庭,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?
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出了她与众不同的答案:
“一个孩子的成长,需要糖,也需要钙,同时需要盐。”
“糖是关爱、鼓励;钙是自强自立;盐是直面挫折苦难,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深以为然。
01
先放“糖”,顺应孩子的天性
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“糖”的,当小小的舌尖触碰到那一抹甜,总能手舞足蹈,神情雀跃。
家庭教育中的“糖”,就是父母的关爱和鼓励。
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,幼儿园的老师说:“你的儿子有多动症,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,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。”
母亲很沮丧,然而回家却告诉儿子:“老师表扬你了,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,现在能坐三分钟了。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,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。”
那天晚上,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,并且没让她喂。
十几年来,母亲一直用关爱与鼓励的“糖”,滋养着孩子的心灵,让孩子充满了前行的力量。
只要父母舍得用欣赏和鼓励的言语,编织成甜蜜的爱,只要父母愿意用温暖和包容的深情,陪孩子走过长长的童年、少年甚至青年时光,孩子自然会充满信心,在前行路上遇见最美好的自己。
02
加点“盐”,教孩子面对生活的挫折
有位哲学家说过:“磨难,苦难,挣扎,这是成长的过程。”
给孩子的教育里加点“盐”,就是要让他们明白,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,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。
曾经一位趴在垃圾筒上写作业的男孩,让无数父母感到心酸。
小男孩从小跟随母亲到青岛打拼。冬日的夜晚寒风萧瑟,人们都在温暖的家里享受闲暇时光,他和妈妈的烤地瓜摊却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。
妈妈忙着烤地瓜时,男孩就趴在垃圾桶上认真地写作业。
尽管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,男孩学习却很用功,也特别懂事,经常帮母亲收拾货物,照看摊位。
这位妈妈尽管学历不高,却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熬了一碗浓浓的加“盐”之汤。
只有让孩子更加勇敢,学会面对困难,才能跨过生活的沼泽地,到达成长的彼岸。
03
补补“钙”,让孩子自强自立
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,补“钙”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。
前不久,29岁的徐青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等吃等喝,还将一名女网友带回家。面对父母劝说,他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。
回溯徐青的家庭教育,也许我们能发现一点端倪:
小学时不想当班干部,妈妈出面找老师;
大学时不想住宿,妈妈让孩子回家住;
毕业时工作难找,爸爸出面安排工作;
工作后嫌工作辛苦,索性辞职回家啃老。
当孩子有了生命的尊严,就可以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,拼命追求那个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回到开头的问题,什么样的家庭,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?
原来,最好的家庭教育,应该是熬一锅“糖、盐、钙”俱全的浓汤。
让孩子拥有幸福的底色,修炼健全的人格,如此,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,开启流光溢彩的奋斗之旅.